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來一杯有深度的咖啡-World Cafe 青年領袖營


我們常常喝咖啡,從便利商店到咖啡專賣店,我們都喝,但有哪一杯咖啡可以讓你喝出深度,喝出生涯競爭力呢? 我們為您端出這一杯 - 轉化世界的好咖啡,World Cafe。

面對現在的台灣,你是否常常有這樣的感嘆呢?
『台灣離世界愈來愈遠了嗎? 台灣的新世代愈來愈貶了嗎?』

青年是時代改革的領航者;同時也是新觀念的見證人,青年的態度決定了國家未來的走向。 在日據時代台灣知識分子體認到時代的巨變,需要青年從文化與社會層面來醫治,蔣渭水醫師投身台灣文化協會的運動,為封閉的台灣文化進行自我批判與診療。 現在,我們可以驕傲地唸出曾雅妮、林義傑、盧彥勳、吳寶春甚至TPA…等人的名字,他們不僅是台灣之光,在他們身上更具備了開創 新台灣的重要價值。
「競爭力」是這個時代的「關鍵字」,從國家競爭力到個人的競爭力,我們都渴望追求成長與突破。隨著社會多元化發展,國際經貿交流開放,數位時代的來臨,加上大專院校的數量大增,今日我們的青年所面對的局勢遠比20年前複雜,我們該如何提升MIT在國際的能見度以及我們自身的社會生存力,以因應高度競爭的全球環境,這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因此年輕人若能對於競爭力擁有更明確的想法與思維,將啟動台灣年輕世代的競爭力。本活動我們將採用「世界咖啡館」的形式,以「對話」模式讓年輕人參與其中,而非傳統的講授形式。透過年輕人彼此的對話,深入議題核心,最後激盪出屬於個人與團隊的思維與想法。你對自己的未來有想法,但卻找不到方法嗎?你有夢想卻沒有夥伴能分享嗎?來到世界咖啡館,勇敢說,用力思考,競爭力就在你身上! 
用800元換一個豁然開朗的未來!  現在就到線上報名>>> 


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iTalent專欄-你是蘋果還是水蜜桃?


有人說,八年級生是水蜜桃族,喜歡追求新鮮,卻缺乏耐心。昨天,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先生卻以集團底下6000位工讀生都非常優秀為例,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現在的年輕人,是又香又甜的蘋果。不會很豔麗,當你要吃它時,本身的這種養分又非常充足。

八年級生,你覺得自己是哪一種?

在此同時,行政院主計處在22日公布9月失業率為4.32%,是亞洲四小龍之首。(香港、南韓與新加坡等,最新失業率分別為三.三%、三.一%以及二%。)以前八月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一.八四%,實質平均薪資為四萬三千五百一十四元來看,相對於民國八十七年一至八月實質平均薪資為四萬三千八百一元,顯示今年實質薪資水準已退回十四年前。
104人力銀行也提出,短短3個月,有22%的新鮮人已有離職經驗。親民黨立委李桐豪昨天更是爆料,自己女兒大學畢業、精通七種語言,到外商公司上班,卻遭到剝削,薪資才2萬元。
新聞媒體下的標題是:
工作難找,起薪超低,工時很長,薪資倒退,再加上勞保搖搖欲墜,台灣勞工真的「超薪酸」。

不管是蘋果或水蜜桃,每天面對眾多資訊充斥,你是否感到眼花撩亂?是否也對未來感到擔心?

景氣或許不是我們可以控制,但是,爭不爭氣卻是自己可以決定的!

獲得十大傑出青年的台大新聞研究所學生「電腦神童,少女慈善家」沈芯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靠著苦學自修,在國小五年級時就成立了個人網站工作室,承製數十個公司網站,難得的是,家境困苦的她卻能將所得酬勞均投入關懷貧困者中。後來又架設了免費教學平台,透過網路,讓弱勢學子有了學習管道。也曾為了協助阿公阿嬤銷售滯銷文旦,架設農銷網站,創造從最初的3萬斤到今年銷售100萬斤如此強大的效益。

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在23日舉辦的「亞洲人才創新論壇」活動中,她以自己的方式分享年輕世代的職場工作觀:

人生要為自己付出,自我實現的方式是要先找到自己的道路,再幫別人開路。

先找到自己的道路確實是關鍵。從104人力銀行另一個數據可以看出,今年應屆畢業生「上工」速度,較去年同期提高近4個百分點,其中新鮮人自評求職成功的原因,第一名是「積極主動投遞履歷表應徵」,其次是「擁有工作所需的學經歷」、「清楚理解自己的求職目標」分別為56%、 55%、 51%。
人生終究是要由自己決定、自己追求。當機劇場創辦人黃明正說,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影響世界,只要你願意,沒有不可能。各位八年級生們,用實力向世界證明自己的能耐吧!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iTalent*專欄-it's showtime




不知你發現了嗎?打開中國電視史,選秀節目可謂是長銷型產品,歷久不衰。而如今,把這樣類型的節目解讀為一種全球化的現象似乎也不為過。魏德聖導演曾說:「人最大的沮喪是徒有力量卻沒有機會、戰場。」幸運的是,21世紀,渴望機會的人不怕沒有舞台;而且這戰場是愈來愈大。反而得捫心自問:我準備好了嗎?夠膽子show出自己嗎?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iTalent專欄-humor today?




還記得,兩性作家蕭合儀老師在iTalent「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兩性溝通你得會」演講裏曾問了現場同學一個問題:「覺得超優人氣王的特色是?」當提到幽默感時,幾乎全數都舉起了手。
是的,有幽默感的人總是受到歡迎,為什麼呢?誰會討厭那個能讓你笑的人。
常常有人問:要怎麼培養幽默感?幽默感可以訓練嗎?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個人的例子:
在最偉大總統排名中名列第一,同時也是美國歷任總統中最具幽默感的一位,是誰呢?答案是: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第16任美國總統。
大家是這麼形容他的:出身貧賤,自學成才,一生充滿坎坷,飽受挫折,長像醜陋無比(其實我對這句倒是不太認同),不修邊幅,卻迷倒了千百萬美國人。魅力何在?就是幽默!
在網路上看到幾則故事:
林肯當過律師。有一次出庭,對方律師把一個簡單的論據翻來覆去地陳述了兩個多小時,講得聽眾都不耐煩了。好不容易才輪到林肯上台替被告辯護,他走上講台,先把外衣脫下放在桌上,然後拿起玻璃杯喝了兩口水,接著重新穿上外衣,然後再脫下外衣放在桌上,又再喝水,再穿衣,這樣反反覆覆了五六次,法庭上的 聽眾笑得前俯後仰。林肯一言不發,在笑聲過後才開始他的辯護演說。
林肯的臉較長,不好看。一次,他和斯蒂芬•道格拉斯辯論,道格拉斯譏諷他是兩面派。林肯答道:「要是我有另一副面孔的話,我還會戴這副難看的面孔嗎?」
有一次,林肯在擦自己的皮鞋,一個外國外交官向他走來說:「總統先生,您竟擦自己的皮鞋?」「是的,」林肯詫異地反問,「難道你擦別人的皮鞋?」
哈哈!果然實至名歸呀!忍不住拍手叫好!
剛才有提到,林肯前半生並不順遂,而且聽說原本的他也是不苟言笑,所以他選擇改變性格。面對接踵而至的不幸和煩惱,他使用的方法是:每晚看幽默文集,並且講笑話給別人聽。笑,成為了林肯緩解壓力的最佳藥方。

所以,在林肯身上我們應該能找到不少信心及方法。
首先要從心理素質的修養出發。也就是說,要樂觀一點。幽默與樂觀可以說是孿生姐妹。若你一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即陷入怨天犬人、愁腸百結的負向情緒,怎麼可能發展出幽默感?
再來就是大量廣泛閱讀,充實自我。而多讀一些中外幽默小品、名人趣事、歇後語等,都是很有幫助的。尤其是笑話。佛洛伊德說,笑話給予我們快感,是把一個充滿能量和緊張度的有意識過程轉化為一個輕鬆的無意識過程。

第三是提高觀察人事物的能力,機智、敏捷,是幽默重要的元素。若你能迅速捕捉到事物本質,以恰當的比喻,詼諧語言,引發人們共鳴,就大大加分了。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大量而持續的練習。所謂熟能生巧,熟練能產生無比的自信,也才能自然而然散發魅力,達到最大的效果。

別再羨慕那些天生就具備幽默感的人了,這門藝術只能經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才能獲得。 準備好了,就開始行動吧!

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大專生涯發展協會-兩個好人!? 樊雪春老師

我的母親是個非常好的人,自小,我就看到她努力的維持一個家。她總是在清晨五時起床,煮一鍋熱騰騰的稀飯給父親吃,因為父親胃不好,早餐只能吃稀飯。
然後,還要煮一鍋乾飯給孩子吃,因為孩子正在發育,需要吃乾飯,上學一天才不會餓。
每個星期,母親會將榻榻米搬出去曬,曬出暖暖的太陽香。每天下午,母親總是彎著腰,刷著鍋子,我們家的鍋子每一個都可以當鏡子用,完全沒有一點油垢、污垢。
晚上,她努力蹲在地上擦地板,一寸一寸仔細擦拭,家裡的地板比別人家的床頭還乾淨。打著赤腳也找不到一絲灰塵。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活動訊息]2012 World Cafe 青年領袖營-研磨你的競爭力!

2012 World Cafe 青年領袖營
研磨你的競爭力!

大專生涯發展協會 - 重視群己關係的發展-楊智為老師

我有一個朋友是廣告公司TOP級的文案高手,每次和他見面還是通電話,只要談到工作,我都能感受到他心裡的那份愉悅,感覺上,他不但樂在工作,而且和他共事的同事們都是一群非常可愛的人。
iTalent學習計畫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轉載)大專生涯發展協會 - 愛的教育 — 愛的過程與內容-樊雪春老師



「愛得很痛苦」這句話詮釋了生命的兩個重要部分,一個是「生命的內容」,另一個部分則是「生命的過程」。愛這個字代表了一種美好的事物,但是為什麼好的事物會令人痛苦呢?

最近參加一個心理劇研習的活動,大伙兒都是來自四面八方追求內在成長的人。在一次的團體討論中,大家討論「愛」這個主題。我們這一群人都不是年輕的尋愛者了,大部分的人都歷經了許多人生的考驗。有人有失子的痛苦,有人剛離開她的婚姻,有人夫婦一起來研習,想要為彼此折磨的婚姻找到出路,有人為了追求心靈成長而來。一群經歷人生重大事件的人們聚在一起,最後的結論是:人生之路,愛得很痛苦。尋找如何能愛得自在,成為我們一夥人共同的目標。

愛得很痛苦

「愛得很痛苦」這句話全是了生命的兩個重要部分,一個是「生命的內容」,另一個部分則是「生命的過程」。愛這個自代表了一種美好的事物,但是為什麼好的事會令人痛苦呢?當一位父親疼愛他的孩子,為了讓偏食的孩子吃下一片冬瓜,他拿起筷子,夾起一塊冬瓜,挖開孩子的嘴,努力把它放進去。

孩子極力反抗,硬要把冬瓜吐出來,父親一面塞一面說著:「這是為你好,不要偏食!」

最後,在一陣掙扎之後,孩子吞下了冬瓜,帶著一張痛苦的臉,吞下了父親的愛。

此刻,孩子吃下了冬瓜,然而在這孩子往後成長的歲月中,他再也不吃冬瓜了,因為看到冬瓜就有一種想「嘔吐」的感覺。

這是一個愛得很痛苦的例子,痛苦主要來自給愛的過程。

當父親的人很辛苦,當孩子的人也很痛苦,而這一切皆源自於「愛」孩子。

這種愛令人困惑,為什麼好的心意境成為彼此的負擔?

當輔導老師的過程,我聽到許多父母的心生。他們非常愛他們的子女,為子女盡心竭力,卻總是得到子女的埋怨。

我也看到有一群學生,面對父母強加的好意,不知是否要拒絕,還是要接受。在選擇科系的過程中,孩子最容易經歷這樣的衝突,父親愛孩子,用成人社會的眼光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科系,卻往往和孩子的興趣有所出入,這時候,孩子該如何選擇呢?選擇父親所愛還是自己的興趣?

愛的過程出差錯

這些愛得很辛苦的例子多半是在愛的過程中出了差錯。

好的心意用了壞的過程和方式,常會給彼此帶來矛盾與衝突。

一位母親愛她的孩子,希望他用功唸書,對他說:
「看看你現在還在玩,都要考試了,你能不能好好唸點書?」語氣中帶著不滿。

這個愛的過程帶著責備。

一位妻子愛她的先生,希望他早點回家休息,對他說:
「不要再加班了,學學隔壁的林先生,早點回家不是很好嗎?」

這個愛的過程帶著比較。

一位先生愛他的妻子,擔心他晚上跑業務容易出事,對她說:
「你如果出事了,別怪我沒事先警告妳!」

這個愛帶著威脅。

愛的內容容易瞭解,愛的過程卻不容易察覺。我們很容易說出自己為對方做了什麼事,卻很難發現自己是「如何做」的。年紀漸長,愈來愈發現了解過程比了解內容重要,就像生命的過程比生命的內容往往更有趣味。在助人的工作中,仔細瞭解愛的過程時,我驚訝地發現,有各式各樣的愛,有責備的愛、批評的愛、交換利益的愛、硬塞的愛、悲傷的愛……等。

愛透過不同的型式在呈現,在給予對方。而我們往往看不到過程,只有看到內容。

透過責備表達愛,令接受者感到衝突,如果收下來,可能會內疚,如果不收下來,又失去了一份愛意,這也是愛得很痛苦的原因所在。

一個好的心意透過一個好的過程給對方,這樣的愛才是幸福的、一致的、沒有衝突的。

正如一位父親對孩子說:
「我很希望你念些將來實用的科系,這是我的期待,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你自己的意願,畢竟人生是你的,我會盡力支持你的決定。」

這個愛的過程帶來尊重。

尊重的愛使人成真,發展自我,接受這樣的愛是溫暖的,滋潤生命與心靈的。

通常令我們感動的,都是這一類的愛。

有另外一類的愛,是壞的心意帶著好的過程的。許多人在情感的路途上受騙,曾經有一則新聞報導指出,一個男人騙了六位女士的感情,還騙了她們數千萬的積蓄。

有些人聽到這樣的事,會說:「這些女人太笨了!」而事實上,當我有機會聽到這一類事件的詳細過程時,我不禁感嘆,這個男人是懂得經營「愛的過程」的人。

當他要去約一位女士時,他開著進口車,請司機開車,手捧鮮花,翩翩然而至;因此很少有女人不動心的。

痛苦漸漸累積

壞的意念透過好的過程使人受騙。

好的意念透過壞的過程使人受傷。

在我們身邊常常看到許多的夫妻,相愛卻不快樂;就像我的父母,母親總是為父親準備三餐,縫補破損的衣物,不等父親回家,絕不會先吃飯。她是如此看重她與父親之間相聚的時光。

而父親,也總是回家吃三餐,即使在外開會,也要將便當拿回家,給孩子吃,他只吃母親親手煮的飯菜,他也是真心在乎彼此的相處。

但是,從當孩子的我們有記憶以來,餐桌上就常常是他們爭吵的戰區。爭吵的原因不外乎是一個碗、一雙筷子,或是電鍋蓋。

他們的爭端常常是這樣開始的:
父親看到一個碗。
「我不是告訴妳,碗要放進碗盤中嗎?」父親不悅地說著,眉頭也皺著。
「你不會幫忙放一下,沒看到我在忙!」母親也沒好氣的回答。
「講了一百遍,妳還是不會做。」父親更激動了。
「我每天夠忙了,還要聽你罵!」母親也更生氣了。
結果當然又是一陣爭吵。

這一幕爭吵劇,下一次的第一句台詞可能是:
「我不是告訴妳,筷子要放進碗盤中嗎?」

筷子、碗、杯子、盤子、報紙、等任何事情都可以成為爭吵的原因。原因次次不同,但過程卻每每一樣,造成的痛苦卻是刻苦銘心。這樣的痛苦演了三十多年。

對婚姻的失望與無奈也這樣點點滴滴累積起來。

因愛受重傷

他們彼此都在愛的過程中受傷。

我想起心理劇研習中的那一對夫婦,當先生誠懇地祈求太太再給他一次機會,他願意在婚姻中重新來過,願意再努力一次。

誠懇的語言和態度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眾人靜默等太太的回答。

我心中想著,這對夫妻就要有心開始了,幸福指日可待了。

就在大加的期望下,妻子痛苦的神情,低沈的說出了一句話:「我不相信。」

當時的我不敢相信這個回答,心中震撼極了。為什麼在丈夫那樣誠懇的愛的告白之後,妻子竟冷冷地說出不相信。

現在的我逐漸瞭解,有些人在愛的過程中受了重傷,任何愛的語言都很難進入他的內心了。他需要的是,有人重新以愛的過程,尊重而呵護地對待她,尊重她的「不相信」。

接納對方的不相信,是相信的開始,尊重的愛才有機會萌芽茁壯。

生命中的內容很容易被看見,生命的過程卻很難被了解。

我們可以看見痛苦,卻很難看到痛苦如何一點一滴的形成,這一點一滴的過程才是我們每天面對的歷程,也才是生命的本質。

我也學習在自己不相信、失望、痛苦中,看到「過程」。覺察到過程,永遠是改變困境的開始,也是真愛的所在。

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轉載)i-Talent*學習計畫專欄-說了然後以後…



開始 就 結束 然後呢?
「然後呢?」你有多常說這句話或者多常被問這句話,「然後」是一種反詰的語氣,是未來式,也是過去式,也是個最佳的句號。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非常討厭那些沒有「然後」的事情,這是一種對事情的冷漠與無感,也可能是一種集體的失落,試想一下,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沒有然後」的事情

(轉載)大專生涯發展協會 - 談內在平和的相待 樊雪春老師

曾經有一位心裡治療之師描寫他小時候看到了一對夫婦的情景;泰瑪拉小時候有一次搭巴士,在巴士上坐了下來,突然看到一對盲夫婦和他們的一對兒女上了車子,兒女上車後非常安靜地找位置坐下來。
泰瑪拉在現場,她想,父母盲了真可憐,要照顧小孩就會很困難,怎麼知道小孩好不好?有沒有面臨危險?車上許多人都注視著這一家子,看著他們坐定位置。
車子一個晃動,這位父親轉動她的頭,非常緊張地說:「南茜丹尼,你們怎麼樣?巴士開了,你們坐好了嗎?」他有點慌張激動。

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大專生涯發展協會-勇敢阿嬤



 

今天大專生涯發展協會小編要跟大家分享一個勇敢阿嬤 揹孫求學十萬里感人的故事。資料出處http://www.5gee.org/?p=1365

南投竹山一位阿嬤,因為孫子罹患多重障礙腦性痲痹,必須遠赴台中啟明學校復健,四年來,阿嬤每天一早從竹山搭公車、轉火車到台中后里,十萬公里的求學路,「背巾阿嬤」不怕苦,沒有怨言,甘之如飴。

清晨4點,還沒天亮,阿嬤已經開始忙著為孫子梳洗、換衣服,一個巧勁,轉過身,背巾綁好,騎著摩托車,迅速抵達客運站,要趕搭6點的客運到台中火車站,買完車票,月台苦等,最擔心火車誤點,轉搭火車到豐原,還得再轉公車到后里啟明學校。

從竹山到台中啟明,來回一趟超過140公里,4年的背孫路,超過十萬公里,可以環島64圈,為了8點準時到校,每班轉運車幾乎都不能錯過,瘦弱的阿嬤,背負全盲重殘的孫子,正常人一看到,都會好心讓座、幫忙,不想解釋太多,每當有人問起,她總是說「要背孫子出去玩」。

素珠阿嬤只有152公分,揹的孫子「元元」15公斤,手裡還提著袋子約4公斤重,步履蹣跚,爬樓梯最吃力,看著元元越長大越重,阿嬤不是想會更累,反而更開心。

別人阿嬤是追著孫子跑,素珠阿嬤伴孫求學「揹著走」,看到愛孫一天天進步,她深信,有生之年,牽孫散步的美夢會成真,元元全盲重殘,只是沒看到,不會說,奶奶無私付出,只盼下輩子再回報。

 大專生涯發展協會小編看到這則報導,很感動卻也有些感慨!家人無怨無悔的付出,是份最值得珍惜的禮物。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人呢?

*精明固然需要一定的算计能力,但毕竟又用不了多少聪明,真正需要的恐怕还是一种心态,一种对于精明本身的心态。

——索罗斯(华尔街著名投资家) 我只是一个穷光蛋,我名下那些钱都是犹太圣典《塔木德》的。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也是举世公认的最有智慧的民族。

大專生涯發展協會關心您的成長http://www.e-yang.org.tw